2024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于11月17日清晨7时30分在外滩鸣枪开跑,作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,本届比赛吸引了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3.8万名选手参与,赛道沿途更是聚集了超过20万名观众为选手加油助威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特斯法耶·阿贝拉和莱特·格布雷西拉西耶分别以2小时05分42秒和2小时21分09秒的成绩夺得男女组冠军,双双刷新赛会纪录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,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
本届上海马拉松的参赛规模较去年增长10%,其中外籍选手占比达15%,创下历史新高,赛事组委会秘书长李强表示:“上海马拉松已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体育桥梁,今年我们特别增设了‘一带一路’国家跑者专区,进一步提升了赛事的国际影响力。”比赛分为全程马拉松、半程马拉松和健康跑三个项目,起点设在外滩陈毅广场,途径南京东路、静安寺、徐汇滨江等城市地标,最终抵达终点上海体育场。
非洲选手统治赛场,中国选手表现亮眼
男子组比赛中,特斯法耶·阿贝拉在30公里后突然加速,甩开肯尼亚卫冕冠军基普乔格,最终以领先第二名1分13秒的优势夺冠,女子组方面,莱特·格布雷西拉西耶凭借最后5公里的强力冲刺逆转夺冠,中国选手同样表现不俗:李子成以2小时10分31秒获得国内男子第一,张德顺则以2小时28分45秒位列女子组第四,创造了个人在亚洲赛事中的最佳成绩。
科技赋能赛事,跑者体验全面升级
今年组委会首次启用“5G+AI”实时追踪系统,观众可通过手机APP查看选手的实时位置和心率数据,赛道沿途还设置了8个“智能补给站”,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为选手提供个性化补给,来自德国的参赛者马克·施密特赞叹:“补给站的香蕉和能量胶居然能根据我的配速推荐领取时间,这太不可思议了!”赛事全程使用可降解环保材料,赛后垃圾回收率达98%,获得国际田联“绿色赛事”认证。
温情瞬间频现,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
在专业选手激烈角逐的同时,大众跑者同样书写了感人故事,72岁的上海市民王建国以5小时22分完成全马,成为本届赛事最年长完赛者;视障跑者李敏在陪跑员协助下突破个人最好成绩;由20名乳腺癌康复者组成的“粉红丝带跑团”更是引发沿途观众阵阵掌声,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指出:“这些普通跑者诠释了马拉松精神的核心——超越自我、永不放弃。”
赛事经济效应显著,带动消费超15亿元
据上海市旅游局统计,马拉松周末期间,全市酒店入住率达92%,外滩、新天地等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35%,赛事合作伙伴耐克推出的限定款跑鞋首日即售罄,而本地老字号“沈大成”为选手特制的“马拉松糕团”更是成为网红产品,经济学家估算,本届赛事直接拉动旅游、餐饮、零售等行业消费超过15亿元。
未来展望:打造世界顶级马拉松品牌
组委会在赛后发布会上宣布,2025年上海马拉松将申请加入“世界马拉松大满贯”候选赛事,计划把参赛规模扩大至4万人,并增设残疾人竞速轮椅组别,国际田联代表约翰逊评价:“上海用六年时间从铜标升级到金标赛事,其组织水平和城市氛围已具备冲击大满贯的实力。”
随着夕阳西下,2024年上海国际马拉松在黄浦江畔的璀璨灯光中画上圆满句号,这场体育盛会不仅展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,更让世界看到了一座充满活力与温度的国际大都市,正如男子冠军特斯法耶·阿贝拉所说:“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冠军。”